Lot 2606
民国时期孙中山像、烈士像及其加盖改值邮票一册五千九百余枚
估价(人民币):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8,050
简介
★ 1949年上海大东版无面值飞雁图邮票未加盖原票一枚,未发行,除台湾中华邮政博物馆内存档一件二百枚全张外,流传仅数枚,银圆邮票著名珍品,与清代珍邮“红印花”并称为集邮界的“红花绿叶”,邮票虽经清洗,但色彩饱满,四边齿孔完好,品相颇佳,附亚洲集邮联合会专家委员会(FLAP)鉴定证书,上中品
2006年3月,香港苏黎世亚洲(ZURICH ASIA)邮票拍卖会,一枚未发行飞雁原票(编号217)以40.25万港元成交(含佣金)。
1949年4月以后,币值剧烈动荡,金圆券大幅贬值,一些地区已开始以银圆为计值标准,逐渐恢复银本位制。邮资亦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复过去的银圆基本费率,同时,中华邮政另行印刷上海大东版飞雁图基数邮票发售使用。邮局规定,售卖基数邮票,在使用银圆券的地区,收取银圆券,仍使用金圆券的地区,可按当地金、银圆折算率,收取金圆券。
飞雁图基数邮票采用双雁飞越地球图案,寓飞雁传书遍及世界之意。基数邮票印就后,陆续分发各地邮局。上海解放前夕,计正式发行1元、2元、5元、10元四种面值票,此外,尚有1角、1角6分(上海三一公司印刷,未打孔)、5角、20元、50元五种面值票,设计印制,但未发行。
上述九种面值基数邮票之外,还有一种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制的飞雁图无面值邮票,刷色为深绿色,票幅18×21毫米,齿孔12度半,是上海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先行筹划,为日后撤离大陆时邮票供应作准备的 “预备票”。中华邮政原拟将此版邮票于台湾印制,但因当地印刷厂规模、设备、经验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未能实现,最终委托大东书局上海厂代印,因此,邮票厂铭为“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制”字样。1949年5月21日,飞雁图无面值邮票尚未全数完工,即行停印,已经印成者随国民政府的撤离,全部运往台湾。
1949年6月15日,台湾当局发行流通新的法定货币,基本单位为圆,将老台币改制为新台币。因新币值邮票赶印不及,邮局遂将运台之无面值飞雁图邮票加盖面值发售,以应急需。台湾邮政总局共发行过三套“上海版飞雁图加盖”邮票,习称“台湾飞雁三宝”,而未加盖原票则未流出,目前所见寥若晨星,成为银圆邮票中的著名珍品。
1954年,飞雁图加盖面值邮票被废止。之后,台湾邮政总局将库存面值不全的银圆邮票、因原版留在大陆而不宜继续加盖使用的无面值飞雁图邮票共计二百万枚,全部销毁。 — 参阅蔡国雄著《银圆邮票》,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页49-51。